金润泉(1878—1954)萧山人,民国时期商人。在中国近代金融史上,金润泉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被誉为“金融界的常青树”,他也是中国银行的创办人之一。自1909年12月出任大清银行浙江分行经理后,金润泉长期供职于金融界,对浙江的繁荣发展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金润泉的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居住在杭州。其实很多人都不知道,金润泉的祖籍在萧山,在14岁以前,他一直生活在现在的蜀山街道金西村,在村规模调整之前,也就是当时的金西桥村。听人说,金西桥村以村中有金氏所建金西桥而得名,村落形成历史悠久,村民大多姓金。
据考证,金氏原姓刘,源于中山靖王刘胜,传至后代去卯刀为金。金润泉祖上是从绍兴渔临关迁过来的。其祖父原是在外经商的大商人,后因战乱,病故在外。其父与兄弟在杭州开了一家小染坊,常年不在家。金润泉天资聪慧,成绩出众,自小就讲公道、重义气,深受大家喜爱。空闲时,他也经常与伙伴们游览石岩山、先照寺、百步寺、魏骥墓等名胜古迹。由于家境贫寒,14岁时,金润泉被迫辍学,进入染坊厂做帮工。后经人介绍,到杭州乾泰钱庄当学徒,至此进入金融领域。
1909年12月,经汤寿潜、陈静斋举荐,金润泉出任大清银行浙江分行经理,被清政府封为三品官衔,成为浙江省继胡庆余堂胡雪岩之后的第二个红顶商人。
辛亥革命后,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金润泉出任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经理,后被派往杭州筹建中国银行浙江分行(后改为杭州分行)并担任经理。新中国成立后,金润泉继续留任中国银行董事、分行经理、总行赴外稽核。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金润泉一直掌管着浙江的金融大权,并在商贸、电力、教育、筑桥修路、交通等各个行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抗日战争时期,还设法保存了中国银行的资产。同时,他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抗日救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杭州解放前夕,金润泉还特意向浙江当局请求,勿使军队破坏电厂、水厂和钱江大桥。
在蜀山街道金西村,金润泉的故居至今仍保存着。两幢三合院式的房子,一前一后紧连着,斑驳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高低错落的马头墙、装饰精致的老墙门……默默向人诉说着久远的历史和传奇。前几年,金润泉的后人从海外回国,还专门到金西村故里追思先人。虽然自小离开了萧山,但金润泉始终把故乡放在心里,于1932年出资在金西村创办了金西桥小学,免费让村里的农家子弟入学受教育。
最近,金润泉故居将进行迁建,选址仍在金西村。今后,金润泉故居将作为文物保护点,向公众展出其生平事迹及研究文献等,让更多的萧山人怀念金润泉,为家乡出了这样一位名人而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