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平
      赵家荪(1874—1950)祖籍慈溪(现宁波江北)洪塘镇赵家洋人,排行第七,故人称之为七先生。民国时期宁波著名的的企业家、爱国者,曾多次资助孙中山革命。
商业历程

      1907 年 , 赵家荪支持兄赵家蕃,弟赵家艺,低价变卖父亲留下的三百亩田产等,所得钱款交汇孙中山,支援辛亥革命。
      1910 年 , 赵家荪出任宁绍航业公司宁波分会副会长,宁绍公司总会设在上海,总会会长为吴锦堂。宁绍航业公司经营上海到宁波间的客轮,赵家荪利用宁波分会副会长的身份,为他在辛亥革命中及时传递上海同盟总会的信息提供了便利,这样也不会引起清政府的怀疑。
      1911年,八弟赵家艺出任同盟会宁波分会会长,担任城区自治委员的赵家荪协助其工作,赵家荪在穆家巷的寓所成了宁波同盟会聚会集议的场所。常同赵家艺,陈训正(字屺怀),范贤方,魏炯,章述浚,林端辅等人,共商光复大计。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 ( 旧历辛亥八月十九日 ) 武昌起义,影响遍及全国,人心振奋,宁波也积极行动,经决定即先组织民团,借以直接掌握武装力量,进一步为响应义举作好准备。因由范贤方以自治会会长名义召集地方各界着名人士一百余人,于十七日 ( 旧历八月廿六日 ) 在城北报德观开会,提出如何保卫地方治安的问题,说明当前形势变化,因宁波原有提督驻防军已在上年裁撤,以致城防兵力薄弱,为防止土匪乘机蠢动,须由当地自办民团,以加强城防力量,保卫地方治安。会议一致同意,众推进士夏启瑞任民团总董,范贤方、赵家荪任副团董,魏炯任团长,林端辅任司令。并为取得民团组织的合法地位,同时电省请示,第二天浙抚复电照办,民团于廿二日 ( 旧历九月一日 ) 正式成立。随即招募团员,一时参加者达四百八十余人。民团所需经费,经顾钊在他的企业中一次送特捐五千银圆,并愿意每月认捐的创举下,带动各方面也纷纷捐款;所需枪支弹药,通过章述浚向有关部门设法疏通,也大部分得到解决。这时范贤方提出民团团员全部按陆军编制进行教练,而夏启瑞等则认为主要是巡查街巷,一时不能一致。章述浚即大声表示: “ 今天是什么时候了,大家还能不面对现状 !” 于是商定由部分团员巡查街巷,大部分团员按照新军的编制,由范贤方等亲自督率早晚集训操练。民团成立数日后,全体团员还举行一次游行以扩大声势。同时推动商会余承谊 ( 润泉 ) 等,在范贤方协助下,经联合各业组成了商团,以资互相策应。事为宁绍台道满族旗人文溥所闻,密令宁波知府江畲经逮捕范贤方、魏炯等,而江尽力托词为之搪塞,才得脱免。江与章述浚私交深厚,在章的说教影响下,并为自身前途计,所以较早就已倾向革命。章既置身于官府内部积极进行活动,并在好些重要时刻使革命事业免遭挫折和损失,其贡献是出色的。此时民团总董夏启瑞知范贤方等将有所举动,就悄悄离开宁波。
       在此期间,对官方军队的争取工作已逐步取得成果,特别对新军协统刘洵及标统马志勋部属的部分官兵,经过范贤方等积极的联络,都已倾向革命。但巡防军统领常荣清的态度未明;且巡防军与新军之间尚各有所图,处于对峙状态。那时新军已有立即起事炮轰道台衙门搏杀文溥的计划,经章述浚晓以利弊再三解释始作罢。至廿七日晚 ( 旧历九月六日 ) ,范贤方因乔迁新居正在家大宴宾客之间,新军代表突然到临,约范密谈,告以新军已决定按前议计划将在当天深夜起事。范即邀章述浚一起向新军代表反复说明省城和上海都未行动,宁波不可孤军作战。最后才阻止了新军当晚的行动。但由于新军代表突然夜访,宾客中多惶恐不安,纷纷退席离去。党人中也都感到情况严重,认为事关重大,考虑当前首要的事,必须立即取得与巡防军统领常荣清之间的合作关系。这一行动虽要冒很大危险,但已是势在必行。经当晚商议决定,第二天由范贤方、赵家荪以民团团董身份,代表民团往晤常荣清进行联络。结果双方晤谈圆满。常并随即亲送后膛枪四十枝、子弹四万发至民团回拜,表示愿通力合作的诚意。这时文溥得密报,还想责令江畲经捕捉为首党人,江回答说: “ 现在满城都是党人了,你考虑自己怎么办吧。 ” 文溥大惧,即于廿九日 ( 旧历九月八日 ) 仓惶弃印携眷遁逃上海。
      至此,当地驻军逼于大势所趋皆已倒向革命,范贤方等亦有急于起义的准备,而同盟会上海中部总会陈其美等,以宁波是财富之区,沪甬海道邻近,早把宁波联结一起,作为支援上海的重要据点,闻宁波有即将起义的消息,嘱赵家艺速回宁波,要求在上海未下之前,宁波切勿妄动。当时陈训正正在上海,即一同回甬。两人亦顾虑刘洵是北方军人,恐难依靠,万一我军不利,若反过去拥护北军,那么宁波又将发生变化。但范贤方素向率直任性,往往直言不讳,因此这一顾虑又不可向范明说,否则将会影响大事。于是商定由赵家艺迳晤范贤方,试图说服暂不急急行动。赵对范说: “ 起义大事应当为它的成功而考虑,时间上稍稍等待又有什么害处 ? 何况我们革命党人既凭民意而起,如今举事反而没有一个公开期会申约的机构,那么人民群众是会有意见的。 ” 范提出是否成立保安会之类的组织,赵告以这本来是我党前定的计划,并将早已拟就的保安会会章交给范贤方。范欣然表示同意。于是范即分告同志集会商讨进行。十一月一日 ( 旧历九月十一日 ) 约集当地军政官员及地方父老、各界领袖在府教育会开会,由范贤方主持会议,当场成立宁波保安会,推江畲经为会长,陈训正为副会长,刘洵、马志勋、常荣清、赵家荪、魏炯、范贤方、励延豫、顾钊、林锤徕、费绍冠、余承谊、屠用锡共十二人为干事。此后地方政军一切事务悉归保安会决定。
       十一月五日 ( 旧历九月十五日 ) 保安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同盟会会员亦多参加。会议中范贤方等欲先发制人,主张立即宣告独立,赵家艺则竭力阻止,主张待上海光复后起事,陈训正等附和,以致双方僵持不决。这时应陈训正召请自沪来甬的党人卢成章,亦参与会议。他见情况势将破裂,刘洵等人又默不作声而似有所伺,即暗向陈训正示意后,先自退席,急出至其父卢洪昶创设在西城的育德农工学堂,召集所教学生一百数十人,卢自乘一白马为先导,沿城墙突然涌至东渡门。学生全都臂缠白布,手拿 “ 保商安民 ” 旗子,高喊 “ 革命军来了 !” 民团司令林端辅闻讯,急切约部分民团队长率领团丁出城会合。市民在仓卒之间不能辨清,都纷纷缠扎白布,树起白旗表示响应,顷刻间全城街巷都挂满白旗。卢又在占据电报局后,诡以杭州已光复的电报送保安会。至此大局既成,即由范贤方、魏炯等指挥尚武会会员及民团、商团千余人冲入道署。保安会重新集会,即以保安会名义当天出示安民,同时宣布宁波光复。其时众人得知杭州实未光复,都认为非确立军政机构不足以自守,因暂定成立宁波军政分府,并设军事委员会。经会议推举刘洵为都督,常荣清为副都督,并由正副都督兼任军委会正副会长,马志勋为参谋总长,赵家艺参谋部长,魏炯民团总长,皆为军委会委员;分府下设五个部:民政部长江畲经,副部长章述浚、冯丙然;财政部长陈训正,陈辞,改为张传保,副部长费绍冠;执法部长范贤方,副部长王菉轩;总务部长魏炯,魏辞,改为张世杓;外交兼交通部长卢成章,副部长袁礼敦 ( 履登 ) 、陈夏常 ( 谦夫 ) 。
      宁波自一六五五年 ( 乙未 ) 四明寨陷落后受清统治二百五十五年,终于一旦兵不血刃而光复。
      宁波光复后,赵家荪出任中华银行 ( 即光复后接收之大清银行 ) 行长,赵家荪与宁波海关洽商,议定对交纳税款者,海关收受军用券,银行则先拨付海关若干保证金,以后定时结算的办法。这样,市场上见军用券为外人所信用,始渐流通无阻,从而对经费支用上解决不少周转中的困难。经过多方面的合计应付,当时军政各费才得勉强支给。
      1911 年,甬上绅士赵家荪、陈训正、李镜第、林端辅等在 “ 科学救国 ” 、 “ 教育救国 ” 口号的影响和推动下,创建了宁波公立高级工业学校(简称宁波高工),以宁波江北岸泗洲塘清朝海军学堂旧址为校舍,于同年 12 月 14 日补行开学典礼,首任校长林端辅。
      1912 年由于宁波六县小学毕业生增多,公立第四中学办学也不完善,其它私立中学也都是外国教会所办,意在传教,学科均不充实,所以有办一所完美中学的必要。陈训正,赵家荪,赵家艺,钱保杭,李霞城,陈谦夫,蔡琴孙等成立效实学会,公推李霞城(号镜第)为学会会长,聘陈季屏为校长,何旋卿,叶叔眉,何吟苢,陈布雷,冯威博等为教师,借西门口的育德农工小学堂地址创办效实中学。效实之名,语出严复所译的赫胥黎《天演论》中“物竞天择、效实储能”句,取“择效于实,期在可行”之意。首期招收三班,正月二十开学。效实中学日后成为了宁波的名校,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
      1912 年 10 月 31 日 , 赵家荪出任宁波交通部部长。
      1915 年由于经济的发展,宁波民间的赌牌的风气很盛,妓馆增多,对社会危害很大。当地的有识之士发起并成立了社会教育团,通过开会,上课,演讲等,以提高甬城民众的素质。团长为费冕卿,商会总理也,理事为陈谦夫、范均之、林瑞甫、施竹晨、林世钦诸人,讲演为林莲村、王东园、余润泉诸人,编辑为冯阶青、钱吟苇、陈屺怀、陈训恩(陈布雷)诸人,皆一时之选。并闻有热心董事李霞城、赵家荪、赵家艺、蔡芹孙诸人创捐私赀,以备添置图画、幻灯种种引起兴味之物。
      1917 年 8 月张勋复辟,浙江也被北洋军阀控制,为响应孙中山 “ 拥护约法,恢复国会 ” 的护法运动,浙江军人叶换华,蒋尊簋等联络社会各界,发起了反对北洋军阀,浙人治浙的独立运动,并号召全省人民响应。赵家荪作为商会会董参与其中。由于军队与警察之间内部分裂,在上虞百官兵败后,军队退回宁波,为防止警察与军队冲突,避免宁波全城遭受灾难,宁波商界推赵家荪,冯良翰为代表,冒着危险,到湖西警察厅长周琮那里,请他作慎重考虑,使宁波避免了兵灾。后来,北洋军阀控制了宁波,赵家荪也被通缉。
      1918 年 5 月 6 日通过选举,赵家荪当选鄞县参议院议员。
      1919 年 5 月 4 日, “ 五四运动 ” :北京学生游行示威,要求收回青岛,遭北洋政府镇压,消息传到宁波,赵家荪不顾个人安危,于 5 月 1 3 日以个人名义,通电北洋政府,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并严惩卖国贼。电文如下: “ 山东青岛问题,近耗传来,举国震骇。北京学生,本爱国热忱,激成义愤,情有可原,应请迅予释放,并严诛国贼。一面迅电议和专使,毅力坚持,吾民誓当戳力同心,为政府后盾。迫切陈词,伏维鉴纳 ”--- (北洋政府陆军部档案)
      1919 年 10 月 26 日,宁波警察厅长严友潮在位两年,克尽责守,保一方平安,深得甬城民众的爱戴,现要奉命调离,赵家荪,陈训正,励建候三绅在府学明堂为严君开留别纪念会,宁波各界民众三千多人参加了大会。
      1922 年与冯君木(沙孟海的老师),李霞城,等诸君,相聚杭州,会饮湖上西冷印社 . 由冯君木作诗一首 : 与李霞城 ( 镜第 ) 、赵芝室 ( 家荪 ) 、陈玄婴、叶叔眉 ( 秉良 ) 、胡君诲 ( 良箴 ) 、何秋荼、家仲肩 ( 堪 ) 、王幼度 ( 积之 ) 会饮湖上西泠印社,林亭水石,布置绝胜。赋诗记之。【壬戌】
      五步林亭十步楼,真堪席作敖游。
      婵嫣佳境心能造,离合山光目与谋。
      弹指空中思往日,题名石上贺兹邱。
      习池会饮都非偶,潦倒清尊惜白头。
      1924 年7月10日,宁属省议员赵家荪等,以甬市现升复涨,向省长提出质问,当奉省长回复,令财政厅严禁上涨,避免让小本经营者和劳动者受害。
      1924 年 9 月宁波总商会,因宁台镇守使拟招新兵六百,预算开办费八万元,因此事特于五日下午,与鄞县议会,邀集各界领袖,开紧急会议。到者有孔馥初、陈南琴、陈器伯、赵家荪、王思成、赵钵尼等多人。首由孔馥初主席报告开会宗旨,并代述王镇使意见。次宣读旅沪同乡会请速办民团自卫之来函。经众讨论结果: 1 、新招陆军经费,请镇署自行筹备,推张申之、孔馥初、赵钵尼三人前往接洽。 2 、民团事宜,根据前次在后乐园议决,及同乡会催办民团公函,主张从速进行,议毕散会。组织商团民团,先决问题,即为军械,现该团等虽将就绪,惟旧有军械,不敷应用。昨特派赵宇椿、陈如馨二人赴沪,设法购办。又闻外海水警厅,昨奉省令,派委员赴省,领到七九枪弹一万五千颗,并俄枪子弹五千颗,以资应用。
      1924 年 10 月宁波兵变,宁波旅沪同乡会,前推代表李征五,屠康候,赵家荪,魏伯侦,陈季衡,费善本及第二科主任乌治琴等七人由上海回宁波办理善后,花费一万元迁散军队。请四明银行复业,以安人心,而维信用。
      1925 年初,六兄家蕃,八弟家艺相继在上海病逝。
      1927 年 7 月 1 日,宁波撒县建市,宁波市政府成立,设参事会 —— 聘请当地绅商充任为义务职.有赵家荪、徐镛笙、陈季衡、袁端甫、陈南琴、林琴香、周子材等十五人。因经费困难,地方人士掀起了废市运动,经过三年半时期,至 1931 年初,终又废市而并入县的建制。
      1930 年任鄞奉公益医院的董事。鄞奉公益医院的创办是江西溟等人谋划筹建的,江西溟( 1879 ~ 1964 年)名辅善,江口街道后江村人。 1917 年在江西溟的多方奔走下,旅沪宁波商人和当地绅商联合发起创建了鄞奉公益医院,医院设在鄞县与奉化交界处的方桥镇北街。其章程云:“本医院由鄞奉二邑人民所公共设立,以疗治地方人民之疾病,故定名曰鄞奉公益医院”。医院创立后,日常经费主要依靠社会捐助,地方政府拨款只有象征意义。鄞奉公益医院自称“完全为地方慈善事业”,自 1919 年 7 月起,“由董事会决议:每逢四 , 八日,只取号金,不取药资,以便贫病者就诊”。于是每逢四日与八日,就诊者有七八十人。
      1932 年宁波佛教居士林由鄞县商贾边文锦居士发起筹建。边文锦居士为鄞县姜山人,曾在上海设立纱布字号,为纱布交易所的经纪人。 1922 年他退出上海商界,拜上海成都路太平寺印光法师为师,皈依佛门,立志弘扬佛教事业。 1932 年回到宁波,联络丁孝源、俞佐宸、赵家荪、应彭年、董锦瑞五人,联名就筹建佛教居士林呈文官厅申请备案,得到鄞县县长陈宝麟的允准,宁波佛教居士林遂正式成立。
      1932 年 5 月,成立宁工附中董事会,陈训正、林端辅、赵家荪、冯度、马涯民、冯蕃五、屠士恒、刘元瓒、冯莼馆、张崇祉、张屏庵、曹孝葵、王诗城、戚才敏、周嘉后、范履吉、王诗塘、姜韬、王兴邦、周维畅、吴理卿等人为校董,推选陈训正为主席校董,冯度、冯蕃五、王诗城、戚才敏、周嘉后为常务校董。王兴邦仍为初中部主任,是年招收初一新生 115 名,初二插班生 14 名。附中先后制订了《组织大纲》、《校董会章程》和《暂行学则》。拟定附设初中以 “ 继续小学之基础训练,增进学生之知识技能,预备研究高深学术及从事各种职业为宗旨 ” 。《暂行学则》规定开设党义、国语、英语、历史、地理、算学、自然、生理卫生、体育国术、图画、音乐、工艺、童子军、职业科目等课程,各学科实行学分制。学校有童子军组织,隶属全国统一编制,宁工附设初中童子军编号为:中国童子军第一 ○ 七团。 1934 年 4 月 29 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文,宁波高工收归省立,不能继续附办初中,宁工附设初中部面临夭亡的危险。为此召开全体校董会第三次常务会议,决定将附设初中部与高工分离,单独建校,定校名为鄞县私立正始初级中学,并以原负责校友陈训正、林端辅、赵家荪、冯度、马涯民、冯蕃五、屠士恒、刘元瓒、冯莼馆、张崇祉、张屏庵、曹孝葵、王诗城、戚才敏、周嘉后、范履吉、王诗塘、姜韬、王兴邦、周维畅、吴莲卿等 21 人为设立人,另组校董会,呈报鄞县县政府转呈浙江省教育厅立案。 8 月 5 日,新校董会成立,由陈训正、赵家荪、周宗良、张申之、俞佐宸、俞佐廷、魏伯桢、张莼馥、朱昌焕、冯度、冯蕃五、刘元瓒、王诗城、阮葭仙等 14 人组成,推选周宗良为董事长。选聘范履吉为校长,聘请祝福龄为教务主任,王兴邦为事务主任,训育主任暂由范履吉校长兼任。至此,鄞县私立正始初级中学正式在甬城诞生。
      1933 年元旦,一项浩大的工程拉开了帷幕,鄞县通志馆在宁波中山公园薛楼开馆编志,大家公推张传保(张申之),赵家荪为通志馆馆长,聘陈训正,马瀛,蔡芝卿为主编,实际主持修纂者为舟山人马瀛(涯民), 1951 年完成。《鄞县通志》共 36 册,计 51 编,分为舆地、政教、博物、文献、食货、工程等六志,约五百五十万字,近万页,并附地图一函,共 26 幅。全志不仅内容浩博,篇幅巨大,而且体例新颖,名称特异。在编写过程中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科学手段,如志书以现代科学的气象和气候学理论记载鄞县的气象气候。用现代科学观点方法记载地质、岩矿和海洋,用现代科学的动植物知识记载地方的动植物,每种动植物除记载单名外均附以拉丁文名,还以经纬度定地址,以注音字母标读音等。所以在我们方志史上《鄞县通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历来为学界所关注和推崇,现代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盛赞该志为 “ 古今方志第一 ” 。至于这部辉煌巨作在成书时所经历的艰难坎坷,一般人很难想象得到,其后历时十八年,经历了八年抗战、三年内战,在战火纷飞、社会动荡的年代,采编人员历尽艰辛、矢志不渝,完成了这部震世之作,为后代留下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
      1933 年 9 月 1 8 日至 19 日,因台风将天一阁东墙刮倒,鄞县文献委员会决定集资重修。 10 月 1 日鄞县文献委员会召开第四次常委会,经委员马廉、陈宝麟、叶谦谅等提议,决定组成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协同范氏族人,对受台风灾害的天一阁藏书楼进行修理。 10 月 7 日鄞县文献委员会致函各委员,并向国内文化机关及名流硕彦发起募捐,要求各委员协力进行重修天一阁工作。 10 月 2 4 日重修天一阁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委员有陈宝麟、叶谦谅、冯贞群、马廉、马瀛、张原炜、张琴、杨贻诚、汪焕章、王诗成、陈兰、冯中旬(旬、金,上下结构)、赵家荪共十三人,并聘请俞佐宸、陈贤凯、倪维熊、林绍楷、金臻庠、毛秀生六人和范氏代表范佑卿、范吉卿、范多禄、范庆祥、范盈汶、范若鹏六人为委员。公推陈宝麟为主席,叶谦谅、冯贞群、林绍楷、陈贤凯为常务委员。会议讨论了经费筹募方法及修理天一阁,建设新屋计划等事项。 1935 年(民国二十四年) 9 月天一阁重修工程全面完成,共耗资 14000 余银元,除重修宝书楼外,并将宁波府学内之尊经阁移建在宝书楼之北,并搜集碑帖 80 余方,罗列于尊经阁之北,称为 “ 明州碑林 ” 。 10 月马廉所赠晋砖移入尊经阁西侧围墙边修竣的 “ 千晋斋 ” 收藏陈列。 12 月 3 1 日经重修天一阁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讨论通过,将新迁入的尊经阁更名为 “ 思齐搂 ” ,以纪念重修天一阁诸委员及捐助诸君子。
 
1936 年 8 月 28 日 国民大会浙江省第八区国代候选人由选举产生,赵家荪当选。
 
1938 年 8 月 15 日赵家荪等为船夫请命,反对船舶分站征费,分别致电专署徐专员,慈溪章县长,鄞县陈县长及宁波城防指挥部等关系方面呼于制止。电文如下:“(衔略)钧鉴 : 案查自铁路公路,奉令破坏以来,甬慈交通,端赖航船快船,有益后方交通,殊足多也。兹迭据船夫蹙眉相告:谓甬埠船舶总队部分站成立后,按月需抽费百分之五,月约四元强弱不等,际此营业惨淡,月亏不资,殊属不堪负担,且更不能加诸于搭客,故除停航改业之外,实无其他办法云云。公民等以际此抗战之间,减轻人民负担,政治纲领既有明白规定,而正杂各税,尚拟设法豁免或拟再行减轻,何能再有此种等于苛杂之捐率添增,况有益后方交通之事,提倡不遑,何能再加以无形之摧残,即使以筹战时经费而言,也应从大处着手,更何能以手胼足胝,擳风沐雨,苦同牛马之船夫为征收对象,是不特与解除民众痛苦之旨不符,且有迹近骚扰后方之嫌,更有不能已于言者,甬埠既有是项分站之设立,月需负担如此重之税率,而慈境李碶渡丈亭两处,又有同样分站之设立,并亦须照甬分站式之负担,一站如此,已不堪命,再站负担,何以当此,且查该分站章则既不详细公布,而布告也未有当地政警机关之会衔,又经探悉章则内容,其所谓百分之五捐率,乃抽自经分站承运或调度之货品之运费中,何可普遍征收不劳而获,其舍本求末,曲解章则,毫无意义,是诚天堂未见,地狱先现,蚩蚩者氓,何以堪此,违法殃民,莫此为甚,若不彻底法办制止,则后方民众,不特痛苦不堪,而影响抗战前途,关系尤大,又闻其章则内容,有函请各机关及有关团体代表会议字样而定,亦迄未遵办,而斤斤于收费之自圆,更属荒谬,钧长关心民膜,镇持后方,仰祈俯鉴实情,迅予紧急处置,而免纠纷发生,是不特巩固后方己也,除分电外,临电不胜企祷,鄞慈公民赵芝室,洪左湖,郑留隐,洪调丞,裘耀祖叩灰。”
 
1941 年 --1945 年日本军队占领宁波,赵家荪全家迁回洪塘赵家洋老家居住。
 
1947 年1 月4 日宁波绅士赵家荪,张申之,孙表卿等联名通电国民党主席蒋介石和行政院长宋子文:要求制止教科书垄断抬价,并请准许翻印以利教育。电文如下:“窃查各级学校教课用书,自政府特许上海正中书局等十一家印供以来,各地其它书局,既不得自由翻印,而该局等十一家遂得把持垄断,高抬价格,各地书局学校,因仰给所须,不得不俯首贴耳,受其苛刻之条件,稍不如意,既无从配供,而抱向隅,伏思政府审定用书,指准该十一家印行供给,愿为重视教育。今则流弊所至,转足招致各地采办之困难,加重学子之负担,阻碍教育之发展,殊违提倡文化推行教育之原意,况教课用书,现由教育部审定,自与私人著作品之有版权者不同,如仿行无损内容,似无禁止之必要,各地其批书册,若准许依式翻印,则该十一家即无从把持垄断,而抬高价格。各地采办既免困难,学校供应也可便利,学子负担又得减轻,文化教育,自易普及,为此呈请钧长鉴核,迅予转饬制止教科用书垄断抬价,并准许依版翻印,减轻学子负担,而便各地供应,以利教育,实为德便。”
 
1947 年 1 月 9 日宁波恢复设市问题,省方原定本年度起恢复设立,并派民政厅视察陈宗思来甬,会同六区专署暨鄞县政府议定市界,绘具详细图说,呈省核示。兹悉甬绅孙表卿、赵家荪、张申之等,以宁波设市,殊无必要,特电呈省府,请从缓议。原电如下:窃查宁波设市之议,迭据报纸转载,有业经核准,即将成立之讯。一般平民,弥滋惶惧,有识之士,咸知非计,仅按民国十六年间,因曾一度设置,终以各种条件未合设市之标准,故治理未臻,成绩难言。人民未受市政之实利,已不胜政费之负担,中央有鉴于此,旋即明令废止,前事之失,殷鉴不远,劫后疮痍,民困未苏,生息有待,岂宜纷更治理机构,加重人民负荷。兵乱之余,破坏方多,流亡未复,民生况瘁,一切可以称市之条件,公用之建设,财力之负荷,不特未优于十六年以前,且铁路未复,公路失修,海氛不靖,航舶减少,交通艰滞,农村破产,高利压迫,工商崩溃,失业增多,房屋恐慌,与十六年设市时之情形相较,人民普遍之财力,更不及畴囊于千一,若再设市,则机构增多,组织庞大,民力负荷何堪胜任。民等目塞斯情,以为宁波目前殊无设市之必要。为此电呈钧长鉴核,俯准暂从缓议,以轻民负,实为德便。
 
1947 年 2 月,项泽耕,楼耀卿想办一所中学,他俩还邀请社会各界名流,如赵家荪、周大烈、曹冲叔、张天锡、单志和等成立校董事会,项任董事长,楼任副董事长。开学前,由项泽耕取校名为 “ 鄞县私立大中中学 ” ,楼耀卿书写校名。后来学校改名宁波市第七中学。
 
1947年3月27日,张申之,赵芝室等分函征求预订董事百人筹款两亿元:鄞县志书,自光绪初元编纂后,互六十余载而未续修,民国二十二年,有邑人姜君炳生捐资,公推张申之,赵芝室二君为正副馆长,聘陈君屺怀,马君涯民,蔡君芝卿为编纂,重行纂修,随编随印,以冀速竣,当时并拟组织一董事会,以总理其事。至二十六年七月抗战事起,不久沪杭相继沦陷,印事旋辍,而预储之纸料,为敌伪刦窃殆尽,董事会也不及成立,计已印成者,有舆地、博物、食货三志,凡十三册,及地图一函。其已编成及甫著手编纂者,尚有工程、政教、文献三志,及首册索引等,凡三十五册,后因经费告竭,编事也停,其藏于省垣之已印成各志,亦多为盗卖散失,至三十三年七月,鄞县政府设文献馆于东钱湖,任汪焕章为馆长,仍聘马君涯民为编纂,踵成前事,迄今全稿幸已垂成,惟因公费支绌,未能续梓,张君等窃以为此志不能不亟亟续印完成者,其故有三,鄞县档案,毁于大皎一役,从清朝同光年间,至民国二十五年以前,各种行政设施,以及地方掌故,全藉此政教文献二志见其厓略,若此稿毁失,则本县百年文献无复可征,一也。姜君柄生等慷慨解囊,襄成斯举,各处人士,亦纷纷订购,若半途而废,不特无以慰姜君等,也无以对订购人士,二也。陈君屺怀,蔡君芝卿相继代谢,今惟马君涯民尚存,然亦垂老,若不及此时完成,则后人将无从著手整理,三也。为此张君等邀集热心文化事业诸公,组织一董事会,以促成其事,闻董事会名额定为百人,每人筹募至少二百万,昨日已分函各界征求同意云。
 
1948 年 4 月作为宁波玉枢慈善会的董事,经他劝募的有:和丰纱厂法币一千万,谢蘅牕先生法币五百万,太丰厂法币五百万,俞佐宸先生法币四百万,洪宸笙先生法币三百万,应彭年先生法币三百万,永耀电力公司法币两百万,纱业公会法币两百万,王瑞麟先生法币一百万,俞嵩春先生法币一百万,应安全先生法币一百万,四明电话公司法币一百万等。宁波玉枢慈善会是当时宁波唯一的慈善机构,主要对穷人施粥、施米、施衣、施诊、施药。每天上午八点在和义路县东镇公所门口排队领粥,每人两瓢,足够二餐度饱,领粥人数有一千多人,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对宁波的底层百姓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1948年6月27日,东钱湖水利参事会商讨建筑蓄水库问题,昨天下午一时邀集各参事员及有关人事举行座谈会,到赵芝室,张申之,周大烈,金臻庠,郑宜亭,许晋卿,蔡济清,蔡良初,王廷赓,戴宙,郑文彬,戴东原,林志鹏,忻元良,忻杏生,史锦纯,忻礼桐,沈友梅,应存俊,王文翰,金一淼等四十余人,省水利局孙局长寿培,郑专员代表李松龄,及鄞县陈县长佑华亦均列席,主席陈如謦报告开会要点(略)孙局长致词大意:一,对东钱湖交换意见经过。二,建筑水库全系经费着想。三,参事会与工务处之任务。陈县长致词要点;一,蓄水库准予停筑。二讨论今后如何疏浚钱湖。继有许晋卿痛陈建筑蓄水库利害,并指责工程计划,违反了科学的措施(余略)等云。旋即讨论疏浚钱湖问题,蔡济清,史锦纯建议筑南北长堤及疏浚下水三大溪流。王廷赓,蔡良初认建筑长堤及疏浚下水三大溪流,似不必要。复有蔡济清,许晋卿分别详释南北长堤,系多开桥洞,无妨南乡水利,利用浚起湖泥建筑长堤,既增风景又可防浪覆舟,讨论结束,决议:一,停筑蓄水库,呈省收回成命。二,铲除茭葑。三,将淤泥建筑南北长堤一埭,多开桥洞。四,疏浚下水三大溪流。五,从速修理沿江堰坝凑Ⅰ
 
耆绅孙表卿等发表书面意见书,本埠耆绅孙表卿,赵芝室,毛懋卿,张申之等,为建筑蓄水库问题,曾因湖上人士之函嘱,与参事会陈君如謦一度交换意见:窃以为就水利工程立场言之,蓄水库之计划,自属无可非议,以民国十四,五年间,会稽道朱道尹文劭,留心水利,闻有美籍水利工程专家以事过沪,特央人敦请来甬陪同视察钱湖,叩以治湖方针,则以增高堤防为对,谓浚湖之策,违不及增高堤之事省而功倍也,惟以水位增高之后,沿湖居民恐遭淹没,致此议未克实行。今筑蓄水库在湖之一隅,以视美籍专家之计划,似为更进一步,惟湖上人士反对之声,仍日有所闻者,非常之原,黎民之惧,事关创举,群起怀疑,一也。库内一部田屋之淹没,与夫库内外舟楫交通之阻碍,为事实所难免,二也。近见湖上耆民陈君宜亭在报端发表意见,以为蓄水库如必须建筑,可就梅湖五里塘内为之,其言尽为减少损害与阻碍而发,惟该处水源是否可供储蓄,则又为一问题。同人等私见所为鳃鳃过虑者,尚有二点:其一闻原计划对于库壁基层,不用木椿与夹板,水中填土,固虑漂流,遇风浪冲击,尤易崩溃,因钱湖面积之广,风浪之险恶,视西湖远过之也。其二闻库内外舟楫交通,因水位高低之差,需设置闸门两道,每一船出入,内外两闸门须各为启闭者。四,闸门启闭需人,交通必感不便,以往事征之,沿湖碶闸之启闸,管理不严,久为民众所诟病,为水库闸门,必能管理如法,殊非吾人所敢信。凡此数者,均为值得考虑之问题。至于治湖之策,郡邑志及昔贤关于水利之撰述,言之基详,择其要者,曰去茭葑,浚积淤,曰严启闭者,杜侵占,由前二者,疏浚之说也。由后二者,则管理之说也。同人之见,以为管理者实重于疏浚,治湖者不贵一时赫赫之功,而贵在不断继续之努力,平时严启闭,杜侵占,以惟现状。有力则去茭葑,浚积淤以谋进步,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也。肤浅之见,是否有当,伏候察酌施行云。
 
赵家荪先生出生在一个儒商家庭,从小生活富足,受到了良好的儒家文化的教育。年轻时亲眼目睹:晚清政府的腐败软弱,外国列强对我国的肆意蹂躏,广大民众生活的贫穷困苦,有一股强力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并把自己个人的命运与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不计得失,不畏强权,热心公益,乐善好施,造福桑梓,积极为家乡的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他一生参与了辛亥革命,护法运动,五四运动等, 1911 年、 1917 年两次不顾个人安危,作为代表去冲突方陈词利害,使甬城免遭兵灾。在 “ 五四运动 ” 中,不畏北洋政府强权,去电要求释放学生,严诛国贼。他深感教育的重要,参与了宁波工业学校,效实中学,正始中学,宁波七中等四所学校的筹建;参与了天一阁的修建,居士林的创立,晚年作为通志馆的副馆长,领导了《鄞县通志》的修编,为宁波的文化育教事业作了很大贡献。当以甬市现升复涨,船舶分站征费,宁波恢复设市等影响底层民众生计时,能挺出身来,为民众请命。他一生淡泊名利,性格豪爽,慷慨好客,在民国时期被誉为甬上四老。(甬上四老:分别是孙表卿、赵家荪、张申之、毛懋卿)特别是在辛亥革命时,在宁波做出杰出的贡献。他的崇高品德值得我们后人景仰!
 
1950 年,赵家荪先生在宁波病逝,享年七十六岁。后葬于鄞县鄞江桥乌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