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平

颜耀秋(1894—1964),别名颜昌濬,浙江桐乡人。民国时期从事机器制造业。

商业历程

民国4年(1915年)2月,考入上海同济大学,攻读机械专业。民国8年6月毕业后,到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任教。民国11年1月,经人介绍进上海商务印书馆机器部任工程师、总工程师。民国17年,机器部从商务划出,独立组成华东机器厂,任代理人。民国19年,与友人集资5万元,在丹阳路创办上海机器厂(现上海水泵厂),任协理、经理,设计制造4马力发动机、6寸口径水泵和小型碾米机。用五福牌商标。产品先在浙东黄岩地区试销,很受用户欢迎。次年,遇到洋货竞争,但他以质取胜,销售额增长2倍。
      民国20年,他仿制成德国式6~16马力多种规格的立式冲床、单汽缸发动机,畅销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区。并接受南京金陵兵工厂业务,兼营制造枪弹和军械零件。民国25年,他经营的上海机器厂成为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中佼佼者。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与胡厥文一起代表上海机器同业公会,上书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鉴于国难严重,自愿将各厂机器迁移内地,以应军事制造之需”。并组成上海工厂联合迁移委员会,颜耀秋任主任,胡厥文、支秉渊任副主任,余名钰、严裕棠、叶友才等8人为委员。先后组织工厂146家(其中机器厂66家),技术工人1500余人,物资5000多吨,从上海迁至武汉。并在汉口成立上海迁鄂工厂联合办事处,颜耀秋任主任,突击生产地雷、炸弹、手榴弹等军需产品支援抗日前线。
      次年4月,日军逼近武汉,他又被推举为迁川桂工厂联合会主任,组织工厂继续内迁。除部分厂迁往湖南、桂林外,大部分厂于民国28年春,迁往重庆。民国32年,在最困难时期,他将自己厂的军需生产业务,分散给20个小厂,共度难关。次年冬,在重庆的周恩来、王若飞等中共领导人,邀请他和胡厥文等40多位民族工商业家到特园座谈,鼓励他们为抗战胜利作贡献。民国34年8月抗战胜利后,重庆战时生产局宣布终止订货合同,停止付款。他无路可走,只得贱价出售机器和原材料,遣散职工。后以迁川桂工厂联合委员会主任身份回上海。面对战后惨状,他联合22个内迁厂负责人,向国民政府请求优惠承购敌伪工厂。同年10月,他用4亿多元法币,标购敌产江南造机厂,改名为上海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自任经理。民国37年秋,由于物价飞涨,美货倾销,公司倒闭。
      上海解放后,1949年6月2日,颜耀秋应邀参加陈毅市长召开的实业界人士座谈会。同年9月,他千方百计使上海机器厂正式复工,并为支援解放舟山,承接制造了大量船用发动机。1951年,他研制成功口径51英寸国内当时最大的立式轴流泵。为闸北发电厂研制成功口径36英寸国内最大单级双吸离心水泵。1953年11月,他申请公私合营,次年元旦,任公私合营上海机器厂厂长。1955年12月,被选为蓬莱区人大代表。次年11月,任上海市通用机械公司经理,并兼任上海市通用机械同业公会主任、上海市机器商业公会监察主任、上海市工商联监察委员、常委等职务,1958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三届人大代表。1964年12月,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