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平

吴善庆(1872—1922),字善卿,出生于山阴州山(今绍兴县柯岩街道州山村),为州山望族吴氏“中和堂”第十九世孙。其祖“岁青吴公”,居州山陈家湾(今存青公里台门);父亲别字鉴亭;妻孙氏,山阴型塘人氏;子吴性哉先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全国政协委员。民国时期著名颜料商。


商业历程
       吴善庆先生幼年家贫,无力就学。14岁赴沪学徒,在英国人开办的德富染料洋行工作,勤俭诚笃,为人所称。后以经营颜料发家,于沪上创立公和来颜料行。民国元年(1912),先生东渡日本,考察染织之法。回国后,创立振兴染织厂于沪南,后又与人在郑州等处设立纺织公司、棉纱厂、油漆厂、花边厂等,遂成沪上巨商,资财日厚,声誉日隆。民国三年(1914)后,为发展民族工业——棉纺织业,先生与上海工商界名流穆藕初、聂云台、郁屏翰诸公,联合发起成立了“中国植棉改良社”。民国9年(1920)1月,全国工商协会在沪正式成立,先生与沈九成并任副会长(临时会长虞洽卿)。先生爱国爱乡,于时贤所倡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皆身体而力行之。于发达后,以10万银元,在故里州山村创办私立善庆学校,实行免费教育,“以饷乡之贫不能就学者”。校名“私立善庆学校”六字,系清末状元、南通张謇书写;前清帝师翁同龢书赠“造福乡里,功盖桑梓”条幅;蔡元培先生书赠“爱国心长”四字横披。学校落成的开学典礼,“和平老人”邵力子先生亲临参加。学校聘请晚清举人胡博平为首任校长,经子渊(经亨颐)等教育家为校董,延揽优秀师资,办成一流名校,时以一流校舍与教育质量饮誉省内外。吴善庆先生之与西泠印社结缘,主要是由于其从祖父、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之一的吴隐的关系。吴隐(1867—1922),原名金泉,后改石潜,号潜泉,又号遁庵。工书画,精篆刻,于印从浙派入手,曾得吴昌硕亲授以钝刀中锋之法。光绪甲辰(1904),吴隐与丁仁、叶铭、王禔创设西泠印社于杭州西湖孤山。 据上世纪50年代阮性山与韩登安所撰的《杭州西泠印社》一文称:西泠印社初创时期,除基本社员之外,尚有“赞助社友”名目,指的是“于印社兴建时期有特殊贡献或捐建屋舍器物者”,吴善庆即名列其中。《西泠印社志稿》卷二《志人》中,也有一份名单,称“右列十人均于印社有所赞助,特为铭泐,而附载于此”,其名单如下:汪俞潮、张钧衡、李庸、王同烈、吴善庆、鲁坚、邵裴子、胡希、阮性山、周承德。《志稿》载:吴善庆,字善卿,隐从孙。喜收藏金石书画,爱社中风景,为增筑观乐楼、还朴精庐,悉以属之本社,永不私存,其雅尚有如此者。吴善庆为西泠印社之基本建设出力甚巨。由其出资,在西泠印社社址所在地孤山所建之建筑,计有: 1918年,与从祖父吴隐共建“岁青岩”,并同撰文一篇,由吴昌硕篆书,勒于岩壁,以纪念其先祖吴公岁青。(今州山陈家湾尚有“青公里”老台门) 1919年,在岁青岩下方,吴隐出资所建的遁庵之旁,建“还朴精庐”一幢。后作社长吴昌硕居室。同年,在还朴精庐下方建“鉴亭”一座,以父字名之;并撰《鉴亭记》一篇,勒石于亭内,以纪念其父亲。 1920年,在孤山之巅建“观乐楼”一幢,祀吴姓之先世吴国公子季札于其中(季札曾访鲁国,观赏过周朝的礼乐),并勒“新建观乐楼碑”一方。此碑文由丁仁撰、吴昌硕书、王寿祺篆额、叶铭刻石(此四人中,吴昌硕为社长,其余三人均为“创社四君子”成员)。1957年,观乐楼辟为“吴昌硕纪念馆”。 1921秋,勒于东汉建武二十八年(52)、被誉为“东南第一石”的浙江重要文物“汉三老讳字忌日碑”,将外流异邦,印社同人集资赎回。1922年,吴善庆偕同族祖父吴隐请来州山石工,于岁青岩之上建“汉三老石室”,永久保存之。此外,西泠印社的几次捐献大事,吴善庆先生均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