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平
杨雨农(1880—1951),名振炘,字雨农,号巽园,温州鹿城区人,世居市区花柳塘。民国时期商人,奠定永嘉电业基础。
商业历程
以下是杨雨农的孙辈对其的回忆:
祖父杨雨农,他的父辈兄弟三人开“杨正记南北货行”起家,有老式三间店面屋,紧挨在市区花柳塘宫西侧和城南小学校址之间。
民国期间,他连任浙江省省议员,接办普华电灯公司任总经理,创办东瓯电话公司任董事长兼总经理,瓯海医院董事并曾一度任院长,此外还是传染病医院董事长、普安施医施药局常董、国货公司任董事长、光明火柴公司董事、商业银行董事、温州红十字会会长、温州商会会长、温州救济院院长。祖父社会头衔多,活动广泛,与当时文化名流交往颇深,可称得上是位赫赫有名的实业家和慈善家。曾祖父辈在花柳塘建有一座坐北朝南七间中式平房住宅,中堂有民国总统徐世昌颁给的“急公好义”匾额。民国初,祖父买下老宅东边五亩多的空地,建成一幢带花园的洋式楼房,取名为“余绮楼”,花园称为“巽园”,亦称“绮园”,巽园内种有各种花木与果树,建有假山。
巽园东北角有一护碑亭曰“松筠”,亭额出于民国总统黎元洪手笔,是祖父因为其母金太夫人节孝,寿辰六十时,胪请褒扬,得锡黄绶银章,并给以松筠奖额,而筑该亭。碑文由当时浙江省省长吉林齐照岩撰,瓯海道尹海宁张宗祥书丹。可惜如今石碑已荡然无存,仅留下护碑亭的六根青石柱,被园林部门移至松台山东山坪上,另筑亭供游人歇憩。前些年由于净光塔施工需要,市规划和园林部门将该亭移建至九山公园松台山西麓。六根青石柱上,有当时名士池志澂、吕渭英、张宗祥、汪大燮、孙宝琦、金兆棪等撰写的六副楹联,仍清晰可见。
迁址改名,捐屋扩建
城南小学前身是永嘉县立第十初等小学,创办于1914年,位于市区虞师里,祖父为第三任校长。
民国十二年(1923),祖父将学校迁至花柳塘,改名为永嘉县城南镇中心国民学校(城南小学)。据1948年2月16日《温州日报》记载:“本县城南镇中心国民学校,自浙瓯日报社长徐世康兼任校长后,为提高教学效率起见,本学期起将尽量利用原有校舍,扩充班级,改为单式教学,并聘请地方人士,组织校务协进会设法筹款,添置校具、图书仪器,及教校用具等……并悉该小学创办于民国十二年,具有悠久光荣历史,历任校长有一杨雨农、二孔梦韬、三陈时侠、四林家骍、五陈幼霞、六李象训、七马文龙、八王福音等。则徐校长为该校沿革史上第九任校长,此次毅然出任,必有一番良好成绩表现云。”从该则老新闻可以知道,在改名为“城南小学”后,祖父为首任校长。
上世纪三十年代,正是祖父在事业上的黄金时代,1936年,城南小学原校舍不敷应用,急需扩建,据我母亲回忆,大概就在那年前后,祖父将“杨正记南北货行”那三间的店面屋捐给了城南小学。
祖父对温州的文化与教育事业都曾出资出力,除了城南小学,还曾是温州新农小学(新南小学)、瓯海中学(现温四中)、温州建国商校、温州聋哑学校、乐清淮南中学等学校校董,当年祖父在雁荡山净明寺路口筑有一幢三间带走马楼小别墅,曰“余绮山房”,当地山民俗称“雨农堂”,曾于1938年10月借给乐清陈亦乐办图书馆,1943年捐给了淮南中学。
学校变迁,家族见证
由于我们家世居花柳塘,家族中很多人就近读于城南小学。上世纪七十年代,家族大房孙子、我的堂房哥哥杨瑞增还从市区广场路小学副校长调到城南小学任校长,为了教育事业鞠躬尽瘁,英年早逝。此外,笔者也读于该校,对于周边环境及老校舍,记忆犹新,因此可谓见证了城南小学的变迁。
城南小学最初坐落于花柳塘河北岸,花柳塘宫西边。花柳塘河南岸有一大操场和一幢教师宿舍楼,晴天体育课都得过桥到操场上。学校门口的路南有一石板桥,桥南西边有一棵大榕树至今仍在。那时夏日傍晚,人们都喜欢坐在石板桥的青石坐栏上乘凉、聊天,那大榕树上或飞或歇着很多归巢的白色长脚鹭鸶,叫声此起彼伏,而小孩们则跑到学校的大操场里跑步、打篮球、踢足球、跳远、放风筝、学骑自行车等等,玩得不亦乐乎。
花柳塘宫气势雄伟,坐北向南,朱红色大门旁有一对青石大石鼓,东西各有一个圆洞门,花柳塘街就穿花柳塘宫圆洞门而过,路南有个大戏台,戏台雕梁画栋,檐角高翘。戏台下方正面及左右两侧是一米余高的青石浮雕戏曲人物。花柳塘宫几经变迁,后来改为儿童电影院,最后并入城南小学。学校的大门进去原本有个方形水池,后来用水泥板盖平,只留个小方口,里面水质清澈,常年不干,紧靠水池有个花坛,边上植有几丛夹竹桃。
九十年代市区人民路改造,原城南小学被拆迁。现在花柳塘河南岸的城南小学的位置,其实是当年城南小学操场的位置,后来扩建了部分校舍,改为城南小学分部,再后来独立为城南第二小学,再扩建而成现在的城南小学。而原城南小学改为城南第一小学。由于城市的改造,城南小学老校舍连同花柳塘街及花柳塘宫,最后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今非昔比,随着三希小学、新南小学、府学巷小学等等都并入了城南,现在的城南小学是个集团学校,拥有花柳塘、府学巷、学院路和会昌河等校区,还拥有下属的七都乡七都学校,成为一所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市区重点小学,一所规模庞大的百年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