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历史悠久,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建处州,592年改为括州,607年改为永嘉郡。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改为括州,779年改为处州。元朝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改为处州路,1359年改为安南府,随后改为处州府。明朝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起,处州府辖丽水、松阳、缙云、青田、遂昌、庆元、宣平、云和、景宁10县。1911年辛亥革命后设立处州军政分府。民国元年(1912年)撤销处州军政分府,先后由瓯海道和丽水、第九、第六、第七行政督查区管辖,辖丽水、松阳、缙云、龙泉、庆元、宣平、景宁、云和8县。1949年5月解放,10月设丽水专区,1952年撤销专区,各县分别划入温州、金华、衢州专区管辖。1963年5月恢复丽水专区,辖丽水、青田、缙云、遂昌、云和、龙泉6县。1968年改称丽水地区,1978年设立丽水地区行政公署。其中:1973年恢复庆元县,1982年恢复松阳县,1984年设立景宁畲族自治县,1986年撤销丽水县,设立县级丽水市,1990年撤销龙泉县,设立县级龙泉市,2000年撤销县级丽水市,设立莲都区。2000年7月19日撤销行署建制,设丽水市,辖莲都区、龙泉市和青田、缙云、云和、庆元、遂昌、松阳、景宁7县。丽水犹如一颗藏在深山的明珠。从古代悠久的铸剑业到如今蓬勃的旅游业,经济发展以自然生态见长。早在唐宋年间,丽水的丝织、酿酒业、陶瓷业较为发展。宋代丽水名酒金盘露载宋田锡《曲本草》。在金属制品,竹木制品及传统工艺品等行业中占有优势。
今日丽水市,古称处州府。处州地处浙江西南、为浙闽两省结合部,东南紧邻温州,西南毗连福建,西北与衢州相接,正北与金华相邻,为浙江的远郡奥区。对此,何镗总纂的《栝苍汇纪》卷之一有载:处州,古栝苍地。往称海内十大洞天,栝苍其一也。……是在浙江南鄙,接壤闽中,北界台、婺,东引瓯、越,西交三衢(信安、龙游、江山),万山中一都会也。因地控阨,都成险阻,诚为四塞之国矣。这就是说:处州在隋朝正式建郡之前,称为栝苍。古称栝苍,是因为地属栝苍山脉西支。地表为江南丘陵地带,境内“三山(栝苍山西支,洞宫山北脉、仙霞岭余脉)聚汇”,六江(瓯江、钱塘江、灵江、飞云江、闽江和福安江)之源”,山清水秀,谷幽壑深,花繁树高,曾被誉为“洞天”福地。洞天即洞府,意谓洞中别有天地,是道教用以称神仙所居之地。处州的地理形胜,可列入海内十大胜景之一。
古栝苍地,黄帝时属缙云氏领地;唐虞时,为扬州要服(离王城1500——2000里的地区);夏、商、西周时期,归属于越;春秋战国,先属越国,越亡归楚;秦兼并天下,地属闽中郡;西汉,先隶于东瓯国。东瓯国王附逆,武帝废东瓯国,瓯越之人悉徙中原,散居在江、淮一带,其地遂空。后遗民复聚,昭帝置会稽郡;东汉,始设回浦县(今台州)、冶县(今福州),皆在沿海一带。而古栝苍,地处山乡,草密木茂,境域幽暗,尚未设县。其地东至回浦,南至冶县,北至乌伤(今义乌),西至大末(今龙游),纵横千里。自三国孙策据江东,遂开拓土宇,分新安置定阳(今常山),分乌伤置永康,分大末置平昌(今遂昌),均属东阳郡;分章安置罗阳,寻改安阳(今瑞安),又分章安置松阳,均属临海郡。此时,栝苍山乡已设二县。而松阳、平昌间,隔着大山高岭,道路未通。晋时,平昌改名遂昌,仍属东阳郡,松阳却为永嘉郡属县。松、遂之间,陆路仍未畅通,惟大溪一路可通,逆水而上,始可抵遂昌。因松阳四围皆山,瑞应里(今古市)实一“幽都”也。刘宋王朝,改遂昌属永嘉郡,松、遂陆路始通,还可上通龙游,下通永嘉,而西北数百里仍皆荒山。
隋开皇平陈后,省乐成(今乐清)、安固(今瑞安)、横阳(今平阳),并入永嘉;析松阳东北为栝苍,置处州。(《处州府青田县沿革通考》,清光绪版《青田县志》卷之一)
隋开皇九年(589),废二郡(临海、永嘉)为县,分松阳之东乡置栝苍县,始以栝苍、松阳、永嘉、临海四县置处州。(何镗总纂《栝苍汇纪》卷之一)这是古人对于栝苍地的星宿分野之说。《史记·天官书》有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可见,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与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看的。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就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它们互相对应,说某星是某国的分星,某某星宿是某某州、国的分野。星宿分野,先按列国来分置,斗牛为越国分野,女为吴国之分野;后又按各州来分配,尾其为幽州之分野,牛女为扬州之分野。《史记·天官书》云:“延藩西有隋星五,曰少微,士大夫……”处州上直“少微处士星”,而少微四星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南第一星为处士,第二星为议士,第三星为博士,第四星为星大夫。开皇九年,我区正对应少微处士星,因而就将厦河南岸、好溪对面的大栝山,改名为少微山,将古栝苍定名为处州。与我区相邻的临海,以三台星分野而定名台州,金华以婺女星分野而定名婺州,后又以金星与婺女星争华改名金华。这都是以星宿指配国、州的分野说所致。
古人所以建立星宿分野,主要是为了观察所谓“禨祥(吉凶)”的天象,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由于当时科学水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古人把天象的变化和人间的福祸相联系,认为天象的变化预示着人事的吉凶。实际上,星宿分野说是和宗教迷信的占星术相联系。但是古人对于星宿分野的具体分配,既然有了一种传统的理解,那末古典作家作品在写到某个地区时连带写到和这个地区相配的星宿,就完全可以理解了。王勃《滕王阁序》说“星分翼轸”,李白《蜀道难》说“扪参历井”,就是在分野的意义上提到这些星宿的。也正因为“郡应少微处士星”,唐时在少微山建起少微星君祠以祀星君,在小栝山府治南园之西建起少微阁;宋嘉祐间(1056——1063),郡守崔愈在大溪北岸,始作石堤以捍水患,并建起应星桥,还“就桥立屋”。开禧三年(1207),郡守寺丞王庭芝“撤旧图新,敞以高楼,载揭匾榜,因之名之(应星楼)”(叶宗鲁《处州应星楼碑》)。这些都是星宿分野说引发出来的纪念性建筑。而《处州应星楼碑》说:“处士名州之说,仅见此碑。”将说法与碑记前后颠倒,看来并不确切。事实上,应是以处士名州说法在前,立碑记载说法在后。早在隋开皇九年(589),就不仅有“处士”名州之说,且已付诸实行。文字遗存的“处士名州”,因历史文献丧失,才“仅见此碑”,但那已是六百多年之后的事。以“处士名州”以后,尽管处州的郡名在隋曾改为栝州、永嘉,唐时改为栝州、缙云,但自大历十四年(779)复改为处州以后,几乎一直沿用至清末,前后一共1230余年,尽管其归属的道、路、省略有过变易。
民国以来,处州地先后归属瓯海道、省第十一区域、第九行政督察区等。而“处州”的区域名,仍不时被使用。解放后,虽改为丽水地区、丽水专区,但“处州”仍为一些单位沿用。直到2000年7月撤地设市以后,“处州”才被抛在一边,弃而不用。
明万历年间,各县岁贡本色绢136匹。清光绪年间处州知府购湖桑10余万株,劝民种桑。宣统元年,处州府设蚕业讲习所,高等小学堂增设蚕业科,教授栽蚕、养蚕,制丝要义。民国十九年,处州产茧1.8吨,抗日战争时期,省农业改进所在松阳、丽水、缙云县建有原蚕养殖场和蚕种场。建国后发展稳健。
唐代就有麻布、树皮布,小绫纱、绢、丝绸等家庭手工业产品。清光绪三十一年,丽水县创建利用织布公司,有木机130台,铁机8台,女工300人,生产白粗布,产品曾获南洋劝业会奖证、巴拿马赛会得农商部奖证。民国五年,缙云县创办厚生股份有限公司,有手拉木机80台,职工150多人,所产“爱国布”畅销城乡。二十一年有染坊65家,以染土布为主。二十七年,龙泉县开办难民生产自救工厂,有制袜机20台,职工24人,生产男女袜及童袜。二十九年九月,遂昌县创办出征军人家属生产合作社,生产布匹、毛巾等。同年五月,丽水县建立合作联社,生产毛巾。1950年,丽水利用织布公司改称生产救济院。同年6月,缙云县创办福利院,安置军属,经营绵织业。
陶瓷业源远流长。丽水西乡沙岸一带烧造酒缸、染缸、罐缸瓦及瓶、罐、罇、钵等瓷器,吕布坑生产碗、盘、壶、钵、盆、灯盏、纺轮等瓷器。五代,龙泉县开始生产碗盆、壶等日用青瓷。北宋晚期,龙泉县金村、大窑、洋游由一带有窑40多处。南宋时,龙泉县从高际头至坳头村沿溪十里,布窑53处。哥窑为全国官、哥、汝、定、钧五大名窑之一,弟窑誉为宋代名窑之巨掌。元代,青瓷产品遍及瓯江两岸,云和县赤石、龙门,丽水县规溪、高溪、碧湖等地有窑200多处。以龙泉为中心,丽水、庆元、云和、景宁、松阳、遂昌、缙云等县均有青瓷生产。
清代,青瓷生产逐渐衰弱。乾隆十三年,铁匠郑义生在龙泉县城东街恢复制剑生产。清末,龙泉县有剑铺4家,生产天字号、万字号、壬子号宝剑。民国六年,在龙泉县建立浙江省改良瓷页传习工厂。民国十年、十一年在美国费城、芝加哥博览会上分别获得一等奖。抗日战争时期,交通闭塞,氧化铝短缺,多数瓷窑停业。抗日战争后,龙泉青瓷濒临绝境。解放后,青瓷、逐渐恢复生产。
唐代即产茶;明代额定岁贡茶每县三、四斤;清咸丰年间的《惠明茶歌》中有“古柏老松何足数,山中茶树殊超伦”之句。民国四年,产茶1894.4吨,二十一年有茶园1.19万亩,产茶818.5吨,抗日战争后,生产逐渐衰弱。
【典当】清咸丰年间,城内文敦街有当店1家,典当服饰和少量金银首饰,一般在一年内绝当,利息3成。清光绪年间,一周姓温州人在高井巷开设质铺1家。
1988年9月,处州典当行开业,址设中山街,为集体企业。
【钱庄】民国八年,青田县鹤城镇设源康钱庄。二十一年,丽水、青田、松阳、遂昌、龙泉、云和县有合资和独资钱庄29家。民国十八——三十四年有钱庄10家。二十八年,丽水县丰源钱庄改为英亚细亚煤油公司代销处,其余钱庄在抗日战争前歇业。
【银行】民国六年(1917年)五月,中国银行温州支行丽水代理商贾汇款,规定透支1000元为限(不计利息);十六年改为办事处。抗日战争时期,省级金融机构迁入。二十七年,浙江地方银行在各县设办事处或分理处;建国后,丽水有银行四家,保险公司一家。
1949年7月,接收浙江省银行丽水分行,成立中国人民银行丽水支行;各县先后成立办事处。1984年后,建立以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各专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协作的社会主义金融体系。
民国元年,丽水县开办新华五彩石印局。十年,松阳县西屏镇开设墨化石印局。十一年,缙云县吴云镇文华阁文具书纸店增加印刷业务。十三年,龙泉县龙渊镇开设文华石印局。十九年青田县鹤城镇开设美达印刷厂;遂昌县妙高镇开设益久印刷社。二十一年,庆元县开设张骏兴号纸码店。二十二年,龙泉县龙渊镇开设丽华铅石印刷局和文苑阁印刷纸厂。抗日战争时期,浙江、信大、浙东、集成、大东书局印刷厂及《浙江日报》、《正报》印刷厂相继迁来丽水地区,一度促进印刷业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省级机关及外来企事业单位相继迁回,印刷业渐趋萧条。1949年9月,建立国营丽水新华印刷厂。1981年,丽水县印刷厂多次进行技术改造。1990年,有造纸印刷企业66家。
北宋时,龙泉县利用毛竹、楮皮、芒秆等制造书写纸。清道光年间,庆元县从福建汀州等地传入生产技术,制造书写毛边纸。清末民国初,庆元县有纸坊320多座,工人1600余人,年产毛边纸200吨,最高年250吨。民国二十一年,缙云、松阳,遂昌、庆元、景宁县有槽户1096户,从业人员13698人,纸槽1187槽,资本15.1万元,主要生产南屏纸、草纸、绵纸、油纸、黄笺、毛边纸等。二十六年,新闻纸奇缺,省手工业指导所在遂昌县新路湾创办竹纸示范厂和皮纸示范场,年产新闻纸1080令;同年,省工业改进所创办省造纸实验厂龙泉分厂竹口纸厂。二十九年,遂昌县建心业、开成造纸厂,生产铁笔蜡纸。三十一年,庆元县建新窑造纸厂。抗战胜利后,土纸生产一度复苏,庆元县三济、黄真、隆宫、黄坑、小安等乡有纸坊192所。解放前夕,多数槽户歇业。
据《新唐书》记载:“松阳有银山马鞍山”。宋代,遂昌县治岭头永丰银场、梭溪局下银场,采用烧爆法采矿和吹灰炼银,就地冶炼铸造银元。黄岩坑银矿,每年上交银3-8万两。南宋绍兴乾道年间,丽水、青田县产铁,龙泉县产铅。明代,处州银矿开采鼎盛时期,庆元县有银坑10个,岩壁凿有“成化十八年开采”字样。清代,云和、丽水、青田县有炼铁炉20座。光绪年间,云和县产生铁七八万至十余万担。民国六年,上海聚丰矿务公司在青田县开采钼矿,后因销路阻滞停办。十二年,丽水县在滴水岩建立普生冶铁厂。二十七年丽水县在张村街、下林、高坑一带兴办萤石开采场。1954年创办遂昌黄铁矿,现为遂昌金矿。1956年10月,建立青田蜡石矿。1958年“大办钢铁”。1959年建立松阳煤矿。1961年,建立青田钼矿。1979年,地区云和钢铁厂金属化球团中试成功,1980年因故停办,保留包山铁矿。
民国二十七年,浙江省建设厅铁工厂在丽水县大港头创办,后并入浙江省铁工厂。三十五年,丽水县开办私营黄梅记机械修理厂。三十七年五月,在缙云县方溪乡外师姑村建立浙南人民解放军第三支队修械所。1951年7月,专署接收私营黄梅记机械修理厂,建立地方国营丽水新华修理厂,1955年改名地方国营丽水铁工厂。1958年各地建立一批农机修造和机械五金企业。
水利业:三国吴赤乌二年,在今缙云县境建古方塘。南朝梁天监四年,在今丽水市境内建通济堰。宋开禧年间,参知政事何澹调兵3000人,在丽水县保定村修洪塘。明代,青田县石帆修徐岙塘灌田800亩。民国十五年,全县有水塘26口。解放后,坚持以蓄为主,小型为主,国家扶持与群众自办相结合的治水方针,新建工程增多,规模增大;1953年,县第一座土坝蓄水工程——莲房水库建成。
餐饮业:民国二十九年前,城区有锦华馆、同兴馆、吴祥兴、兴华馆等菜馆。抗日战争期间,从外地迁来聚丰园、知味观、天香楼、天真馆、香雪楼等菜馆;其中香雪楼专供西式菜点。
中药业:清顺治六年,兰溪人在缙云县建问松堂中药店。自制丸、散、丹、膏180余种。嘉庆年间,丽水县创办生生堂药店,前店后场,生产中成药200多种。民国期间,丽水城内有致中和、天德堂,济生堂,回生堂,回春堂等中药铺20多家。1955年7月,建立丽水县供销合作社中药材采购供应站,收购加工中药材。1990年,有国营制药厂3家。
林产化工产业:唐代,松阳县已有采脂炼香生产。松阳县水南乡横山村出土宋庆元元年古墓中,有250多市斤条状松香用于防腐。民国二十八年,宁波人在龙泉开办通记松香厂。二十九年,松阳、庆元等县相继兴办松香厂;省农业改进所在松阳县塔寺下建立香樟油提炼厂。1950年,松阳县西屏镇开办私营松香厂。1951年,松阳县工商联创办松香厂。1958年,大办林产化工。1990年,有林产化工企业7家。
烟业:清初,福建人迁居松阳县时始种烟叶。乾隆年间,岗寺乡山下阳村张起云兼事烟商。道光十七年,松阳晒红烟销往上海等地。民国十八年,在西湖博览会上获优等奖。二十一年,全区种烟27692亩,产烟1260吨。
邮电业:清光绪二十六年六月,设大清邮政分局于县城牛厂。宣统三年,设碧湖邮政代办所。民国元年,改为中华邮政。三年,统称邮政局;处州设中华邮政分局。十五年升为二等乙级邮局。二十年改名丽水局。二十八年六月升为二等甲级邮局。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丽水县军管会接管邮政、电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