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地域

台州先秦时为瓯越地。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西汉时,置回浦县,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是为台州建县之始。三国太平二年(257),置临海郡,隶扬州,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辖境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东晋太宁元年(323),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 唐武德五年(622)置台州,台州之名自此始。 元至元十四年(1277),为台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改台州路为台州府,隶浙江行省。 清宣统三年(1911)八月,辛亥革命,九月台州光复,成立军政分府,隶省军政府。1949年10月10日,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七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

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

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台州撤地设市。设椒江、黄岩、路桥三区,辖临海、温岭两市与玉环、天台、仙居、三门四县。市政府驻椒江区,为组合式滨海城市。

兴起与发展

台州历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先秦时为瓯越地。秦代,属闽中郡。汉初,先后有东海王、东越王封立。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东越王除,民徙江淮间,改其地属会稽郡鄞县,置回浦乡。

西汉始元二年(公元前85),以鄞县回浦乡置回浦县,县治回浦(今章安),属会稽郡,隶扬州,辖境大致相当于后世台、温、处3府。东汉建武年间(25—56)(一作章和元年<87>)回浦县改名章安县。永建四年(129)(一作永和三年<138>),析章安县东瓯乡置永宁县(县治在今永嘉县内)。建安四年(199)(一作兴平二年<195>,分章安县西南部置松阳县。

三国吴黄武、黄龙年间(222—231)分章安县西北部置始平县,分章安县西部及永宁县部分境域置临海县,以县境临海山而得名。赤乌二年(239),分永宁县置罗阳县;立罗江县。少帝太平二年(257),分会稽郡东部置临海郡,隶扬州,郡治章安(一作初治临海,寻徙章安),辖章安、临海、始平、永宁、松阳、罗阳(后改安阳)、罗江7县,境域远及闽北。是为台州建郡之始。

西晋太康元年(280),改始平县为始丰县;分鄞县800户、章安县北部200户置宁海县,属临海郡,又改安阳县为安固县。太康四年(283),分安固县置始阳县,不久改称横阳县。罗江县改属晋安郡。是时,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永宁、松阳、安固、横阳8县,隶扬州。

东晋太宁元年(323),分临海郡南部永宁、松阳、安固、横阳4县置永嘉郡。临海郡辖章安、临海、始丰、宁海4县,后世台州辖境大致形成。永和三年(347),分始丰县南乡置乐安县(今仙居)属临海郡。

隋开皇九年(589),灭南朝陈,废郡,并临海郡各县入临海县,属处州(十二年改称括州)。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临海县属永嘉郡。

唐初,复分临海为章安、始丰、乐安、宁海、临海5县。武德五年(622)置台州,以境内有天台山而得名,台州之名自此始。七年,并宁海县入章安县。次年,又将始丰、乐安、章安3县并入临海县。贞观八年(634)复分临海县置始丰县。高宗上元二年(675)分临海县东北部置宁海县。天授元年(690)九月,改永宁县为黄岩县,以县西黄岩而得名。神龙二年(706),分宁海县与越州的贸卩县地置象山县,属台州。开元二十一年(733)隶江南东道。天宝元年(742)复称临海郡。乾元元年(758)复称台州,肃宗二年(761)改始丰县为唐兴县。广德二年(764)象山县改属明州。中和三年(883)隶义胜军。光启三年(887)以台州置德化军。

1949年6月解放后,置浙江第六专区。同年10月10日,第六专区改称台州专区,驻临海县,辖临海、黄岩、天台、仙居、温岭、三门、宁海7县及临海城关、海门两直属区。玉环县属温州专区。1950年5月,撤销临海城关直属区,划归临海县。1952年10月,宁海县改属宁波专区。1953年6月,分玉环县境洞头、大门诸岛另建洞头县,属温州专区。

1954年5月,撤销台州专区,临海、天台、三门3县划属宁波专区,黄岩、温岭、仙居3县及海门直属区划属温州专区。1956年3月,仙居县改属宁波专区,海门直属区撤销,改为黄岩县属区。

1957年7月,复置台州专区,辖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仙居、三门、宁海7县。1958年10月,三门县撤销,并入临海县;宁海县撤销,并入象山县,属台州专区;洞头县重新并入玉环县,仍属温州专区。

1958年12月撤销台州专区,天台县划属宁波专区,临海、仙居、黄岩、温岭4县划属温州专区。1959年4月,中共浙江省委、省人民委员会通知撤销玉环县,所属境域分属温岭县与温州市,并于4月付诸实施。196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撤销玉环县。


 

1962年4月,复置台州专区,并复置三门县、玉环县。辖临海、黄岩、温岭、仙居、天台、三门、玉环7县。

1978年10月改称台州地区。1980年7月置海门特区,属台州地区,辖境包括原黄岩县海门区、大陈镇、山东人民公社及临海县前所人民公社。1981年7月撤销海门特区,以其行政区域置椒江市,以境内椒江得名。此后,临海县章安区、黄岩县洪家区与三甲区,陆续划属椒江市。1986年3月撤销临海县,置临海市。1989年9月撤销黄岩县,置黄岩市。1993年2月,撤销温岭县,置温岭市。台州地区辖临海、椒江、黄岩、温岭4市和天台、仙居、三门、玉环4县。

1994年8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台州地区和县级黄岩市、椒江市,设立地级台州市和县级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境辖椒江、黄岩、路桥3区与临海、温岭2市和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县。市人民政府驻椒江区。

主要产业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临海绸、绢被列为贡品。宋嘉定《赤城志》称:“绢出黄奢(今临海市双港区)者佳。”

清末,黄岩县“殿前绢”、“茅畲绢”及临海县“更楼绢”合称“台州绢”,远销省内外。

民国期间,黄岩县新桥、横街、下梁等地有万余户家庭从事织绢业,年产近万匹,以黑色拷绢居多,占总产量的70%。

抗日战争开始后,织绢业渐趋衰落。棉纺织业由家庭手工业发展而成。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黄岩县朱劫成始办东兴织布公司,木机生产棉布,不久因亏损停业。

民国二年(1913年),临海县平民习艺所纺织科职工20--30人,用20多台手拉木机织布。三年,海门镇葭址黄崇威(黄楚卿)兴办海门布厂。五年,温岭县泽国镇建成丹崖山织布厂,年织布2800多匹。了年,路桥镇郏道生、郏寿生兴办普明织物厂,工人100余,用木机生产棉布、毛巾、线毯、被单布等,为全省7家名厂之一,福梅牌产品获全国工商博览会一等奖。十六年,临海县秦惬友兴办正业平民工厂,置铁木机、木织布机、洋布机31台,生产羔布、元白方格布、银丝条布及民华绨、大回纹锦、中山葛、中华呢等数十个品种,年产1600余匹。抗日战争期间,多数厂停业。三十五年,临海县官民合办的救济院纺织科转为民办,改名为大生织工厂,生产不褪色士林蓝及格漂布,产品供不应求,为当时台州大厂;同年,路桥棉织厂复兴,有铁木机400多台。三十七年,有黄岩县普明织物厂、临海县大生织工厂、天台县浙东织布厂、玉环县海声布厂等5家。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温岭县设工艺局,生产机织毛巾、手纱、织帽等。三十四年,海门天主教堂建立机织袜厂,工人200人。民国元年(1912年),天台县兴办织袜针织企业。五年,路桥镇小木年布厂以木机生产毛巾。十九年,临海织袜厂建成,生产各色丝光袜。二十一年,天台县宝泰和针织厂建成,年产袜3.6万打。二十三年七月,温岭县兴建平民工厂,生产毛巾及各色男女丝光袜。古代人以手工缝制服装,而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太平县(今温岭县)工艺局始用缝纫机加工服装。民国三年(1914年),临海县城关首设时新昌西服店,购入老狗牌脚踏缝纫机1台。五年,徐吉甫于海门镇兴办美卫生内衣厂,有缝纫机10台。此后,缝纫业逐渐兴起。此外,有抽纱剌绣、草麻编织等。

黄岩市石柜岙、唐家岙,温岭县冠城乡,临海市小两山、姜家岙,天台县紫凝乡上槽等地,曾出土殷商时期凹底纹陶罐。临海市溪口乡、涌泉镇与黄岩市共和乡有东汉一东晋青瓷窑址群,其遗物散布面积分别达2000平方米,器型有垒、壶、罐、瓶、坛、盘及各种冥器,釉色淡青,滋润光泽,玻花强,全器施满釉。

唐时,台州青瓷产品远销日本、朝鲜、菲律宾等地。北宋时,青瓷生产遍及全区各县。温岭县三市、临海市梅浦等地发现70多处宋代陶瓷窑址。当时黄岩青瓷有“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美称。黄岩沙埠古窑群,在不到3公里的半月形地带内,古窑遗址总面积达7万平方米,烧制产品有生活用瓷、象生瓷、工艺瓷与外销瓷,制作技术有轮制、手制、模制、透雕、塑瓷,釉色有翠青、叶青泛黄、淡青、酱褐,装饰以刻花为主,也有刻字,主要纹饰有云龙天体与花鸟两大类,产品分壶、瓶、碗、盆、碟、熏炉、盒、瓮、茶托、灯盏、佛像、鲤鱼等20多类,50余种。清道光至光绪年间(1821--1908年),温岭县横峰金元利、潘郎徐鼎美与金寿仁等建有4支瓷窑,年产碗、碟等30--80万件。横河陈合顺等建造缸窑,年产各类瓷器3万件。民国二十一~二十八年,温岭县横峰、牧屿各村均有制碗业。

三国吴时已有一定规模。唐时,临海县为国内14个著名造船厂之一。北宋端拱二年(989年),临海县东湖为官营造船场。明清两代,沿海港口均有造船场,官府督造战船与民间运输船只。民国三年(1914年),玉环县黄永法在坎门后沙建黄源发船厂,造网艚、小钓船。十二年,葭址黄楚卿雇工建造200多吨大型木帆船8艘。三十--三十二年,曹恒梁轮船工厂与顺利机器造船厂建造轮船8艘,360.42吨位。三十一年,外海轮船停航,海门兴造帆船。当年,海门福建道头、烂泥道头等地建造帆船100余艘。三十六年,海门镇陆隆记船厂为垦殖公司承造太平洋2号渔轮1艘。

台州是浙江的主要产盐区。清《盐法通志》载,唐代宗时(763--779年),“天下有盐之县一百五”,台州有黄岩(含温岭、椒江)、宁海(含三门)2县名列其中。唐贞元二年(786年)前已设监置官管理盐业。民国初年设台州榷运局,九年改称台州盐务管理局,管理台州盐政。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黄岩场列为两浙四大盐场之一,年产盐3.19万吨,一般年景在2万吨左右。宋代,迂浦监产盐供应本区及绍兴、丽水、衢州、金华等地。清雍正六年(1728年),黄岩场官收盐斤配销本区,余盐海运乍浦,供应嘉兴、松江等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奏准诸暨、义乌、浦江3县代销台州所积盐3380引,归入绍兴所定额内行销。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后,在盐专卖及管制期内,逐段招商代运外销,部分自备手车、汽车官运。运输路线,小部分经天台县、嵊县至义乌县,由火车转运各地;一部分刽临海县船运至仙居县皤滩,手车运至横溪,挑越苍岭至壶镇,再用手车运至永康县至金华,或用船筏转运至兰溪县,转济建德县及皖南各地;一部分船运海门镇,接运永嘉。后因临海县至仙居县内运困难,椒瓯海运又因战事中断,而湘赣各省急需食盐,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六月,设立温岭县温西转运站,由温西肩挑3公里至江厦再海运至永嘉,经瓯江至金华,转运湘、赣、黔、川等省。

北宋初期,天台县已用青竹、桑皮、山麻皮与笋壳等制造玉版纸、花笺纸、南屏纸、小白纸、谱纸与皮纸。苏轼《杂志》云:“吕献可遗余天台玉版过澄心堂”。米芾用黄岩藤纸睡熟揭其半用之,有滑净软熟之称。南宋嘉定《赤城志》载:“今出临海者曰黄檀,曰东陈,出天台者曰大澹,出黄岩者以竹穰为之即所谓玉版也。”宋朱熹《朱子文集》述及台州《荀子》木刻本“系黄檀纸印”。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临海县年贡各色纸张近50万张。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临海县生产白皮纸1200件,仙居县生产烧纸4000件,黄岩县生产中青纸、南屏纸、草纸6.6万件,天台县生产花纸、火纸、土皮纸、小白纸、谱纸11470件。抗日战争期间,土纸生产得到发展,黄岩县乌岩镇建立造纸厂,手工生产新闻纸、中青纸。仙居县城关王隐秋与台州中学校长汪志清等在仙居县朱溪大邵建立三益造纸厂,日产毛边纸6000张。《宁绍台日报》社在大邵建立宁绍台纸厂,生产土报纸。天台县大同、石桥等地建立纸厂,生产火纸、土报纸。40年代后期,部分纸厂停办。

古代有铸造、锻打行业。南宋淳佑十一年(1251年),临海县城关冶匠陈园清父子铸造的庆善寺铜钟,重3吨余,高9尺强,载铭文及捐资者姓名计近万字。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温岭县潘郎陈美兴与泽国阮合兴等设4家镬炉,生产犁头、犁壁、镬、罐等,至民国九年(1920年)有雇员55人,年产铸铁14.7万余件。20年代初,海门镇永兴铁工厂制造碾米机及12--24马力柴油机。二十二--二十四年,临海县利生铁工厂、温岭县雨伞庙机械修理店建立,修理碾米机等小机械。二十六年,海门镇利生铁工厂建立。宋元佑元年至八年(1086--1093年),天台县水南村银山开采冶炼白银。明清时期,银山挖有500口左右简易矿井,用木炭冶炼白银,遗存银铅锌矿渣30余万吨。清末民国初,意大利人薛兰英在亭旁(今属三门县)察勘鳌岗、笔架山、里金狮子岩矿区。后由当地杨隆相、杨道锡在鳌岗、笔架山、里金狮子岩开采铅锌(俗称银子矿),矿石装船运往上海销售。民国六年(1917年),宁海县人建立大莱山矿石公司,开采鳌岗铜矿,历时2年。十三年,日本人至里金狮子口开矿。十八年,日本人至鳌岗大莱山开矿,矿石转运日本。因手工开采,交通不便,效益低,不久停办。十九年,上海人何正福在沙柳乡(今属三门县)下南山白石泥塘开采粘土,运销上海。三十二年,宁海县钱苇纫等在三门县下南山大平头建立裕民公司,开采粘土,运销上海,1949年停业。民国时期,三门县亭旁镰刀、临海县张家渡菜刀、黄岩县路桥打钉王村土钉、温岭县山市小刀与石塘鱼钩,已闻名各地。

食品制造和粮油加工业:旧时,以人力、水力及畜力为动力,用木砻、石臼、石磨等工具砻谷、舂米、磨粉,用木制油车榨油。民国元年(1912年),临海县龚德和始以柴油机为动力,用碾米机碾米。七年,海门镇(今椒江市)有乾亨米厂。十年,王万美米厂开业。十二年,温岭县三万米厂开业。十六年,玉环县杨克逊、曹仲渊等合股创办坎门电灯公司,白天碾米,夜间照明。此后渐增。十九年,临海县城关、杜桥及海门葭址等地有碾米厂14家,碾米机26台,年碾米20余万担,二十九年发展至41家。清初,民间用土法取甘蔗汁熬煎红糖。康熙《台州府志》载:“近世闽人教以栽蔗,秋熟压其浆熬之。”民国前期,政府拨款于临海县白水洋乡兴办糖厂,未几停办。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黄岩县头陀糖厂年产糖200吨。

医药业: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方庆彩、方庆禄兄弟于临海县章安镇开设方万盛药号。光绪时,临海、黄岩、温岭等县有方氏药店16家,雇员百余人,以前店后场的方式,生产丸、散、膏、丹、药酒等传统中成药;方氏龟鹿二仙胶在上海、杭州等地享有声誉,百补全鹿丸与黑驴皮胶扬名台州。

制革业:本世纪20年代,临海县城关周佐苗以旧锅为工具,用稻草烟熏制狗皮、牛皮,生产皮靴、皮鞋、皮箱、篮球等用革皮料;30年代中期改为化学制革,称周德兴皮坊,有职工15--16人,产品销往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临海县城关有皮鞋店4家,自产自销。陆益和、杨三吉两家老店自生产皮靴开始,逐渐转产皮底布面鞋。

雕塑业:石雕历史悠久。北宋时,仙居县括苍石屏已负盛名。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仙居县有叶蜡石雕刻烟盂、笔插、砚台等产品。民国三—十八年(1914—1929年),仙居县第一平民习艺所培养雕刻艺人。

木雕,民间多用于家具与房屋构件装饰。南朝陈代高僧智额在天台山开创佛教天台宗后,寺院林立,木雕佛像应运而生,历代相传。

竹雕以黄岩翻簧称著,与青田石雕、东阳木雕并称“浙江三大雕刻”。清同治九年(1871年),始由黄岩县木雕艺人陈尧臣创制,产品有翻簧对联、翎筒、朝珠盒等。民国十九年(1930年),翻簧竹刻对联参加西湖博览会展出获银质奖;二十二年在南京全国工艺品展览中获特等奖。40年代,黄岩县城关有师竹馆翻簧竹器庄。

根雕为古老的造型艺术。明清时期的《鹰》、《水牛》、《老寿星》等作品,民间尚有收藏。本世纪30年代初,台州根雕已有小批量销往宁波、上海及新加坡等地。临海县民间艺术家王富贤有《东海佛国》、《刘海钓金蟾》等作品传世。

木珠生产约有500年的历史。明清期间,天台县坦头等地用菩提树籽(后用杂木)加工生产佛珠。

采石业:宋时,黄岩县长屿(今属温岭县)石矿已形成规模开发。三门湾蛇蟠岛石矿,明万历年间(1573-一1620年)已盛采。民国时运销上海、宁波等地。临海桃渚、黄岩山下郎、仙居石仓洞、天台新民等地石料、石板开采亦具规模。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八月,李裕泰创办长屿石矿,有矿工48人,年产石板9116丈。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李鸣涛等52人,以145股集资1450元开办长屿石料运销信用合作社。二十八年发展至2000余人,年产石板14.4万块。